根據省委教育工委、省教育廳第十二屆“江蘇省大學生年度人物和高校輔導員年度人物”暨2022年“最美大學生”“最美高校輔導員”風采展評活動通知要求,現將我院“江蘇省輔導員年度人物”提名人選名單予以公示:
江蘇省輔導員年度人物提名人選 朱錦
(提名人選的事跡材料詳見附件)
公示時間為2022年5月24日至2022年5月30日。公示期內,對公示人選有異議的單位或個人,請以書面形式實名向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反映。匿名舉報概不受理。聯系人:孫鑫,聯系電話:0511-87290202,郵箱:xgc@jsafc.edu.cn。
附件:朱錦同志事跡材料
學生工作處
2022年5月24日
附件:
輔導員年度人物推薦人選事跡材料
樂做“茶葉枝”,甘為“育人梯”
【個人經歷】
朱錦,女,中共黨員,漢族,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,茅山校區學工辦主任、團委書記、學生黨支部書記,累計帶教17屆??粕?,3600余人。目前負責校區2400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?,F任2019級、2020級、2021級茶專業134名學生的輔導員。曾榮獲?!皟炐爿o導員”“優秀共產黨員”“職業規劃優秀指導教師”“鎮江市優秀共青團干部” “江蘇省暑期社會實踐先進工作者”等榮譽稱號。主持參與省市校級課題、項目研究10項,指導江蘇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2個,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13篇。
【工作思路】
她不忘初心、砥礪前行,在平凡的一線工作崗位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輔導員的誓言與使命。
17個年頭的輔導員生涯,如同一杯好茶,需要時間的沉淀和洗禮。17年中,朱錦始終堅定輔導員的理想信念,將學生看作棵棵茶苗,精心澆灌;將學生比作片片茶葉,耐心培養;將學生比喻濃濃茶情,真心付出。十七年,朱錦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,贏得了滿口茶香。
近五年,她不斷創新思政教育模式,將中華傳統茶文化育人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、實踐教育、創新創業教育中,形成“茶文化+”的育人品牌。
【育人實效】
(一)愿做“茶泥”,澆灌棵棵茶苗
2005年9月,帶著對教師的熱愛,她來到了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,成為了一名專職輔導員?!板\姐,我想退學了……”“錦姐,我好像被騙了…”“錦姐,我今天的情緒狀態好差……”輔導員工作繁瑣,事無巨細,她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和工作熱情投入到工作的方方面面。她時而化身“指路人”,時而化身“守護神”,時而化身“勤務兵”,用“動之以情、曉之以理、導之以行、持之以恒”的工作方法,創造性地開展各項工作。
2018年,有一名來自貴州布依族的小濤同學,多次提出要退學。她在詳細了解他的情況后,發現他的家鄉茶資源豐富,但當地老百姓僅靠采鮮葉謀生,并且普遍認為文憑沒用。在多次勸說無果后,朱錦想辦法將小濤“騙”至學校,帶小濤走茶企、談心,對接任課教師進行專業教育,慢慢地小濤的思想發生了轉變。2019年,朱錦還聯系江蘇部分茶企來到小濤的家鄉,調研當地茶產業狀況,助力脫貧攻堅。如今,小濤已順利畢業,他表示今后將利用所學的茶知識建設家鄉,爭取讓家鄉老百姓早日“富起來”。
(二)樂為“茶枝”,撐起片片茶葉
她深知要系好學生大學第一??鄣闹匾?。17年來,她以立德樹人為己任,為3000多名同學成功開啟大學求學之路保駕護航。
她承擔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》課程任務,多次指導學生參加職業生涯規劃大賽,3次獲?!皟炐阒笇Ы處煛?,1次省“優秀指導教師”榮譽。
作為校區團委書記、學生黨支部書記,她高舉紅色文化旗幟,多維度、多角度、多渠道打造“沉浸”“舞臺”“校政”“田間”四個課堂,結合重要節點,開展國旗下的思政課、共繪“小小紅船”、茶園里的微黨課等主題活動,受到中央電視臺、學習強國、人民網等媒體報道百余次,2個班級榮獲江蘇省先進班集體,指導學生榮獲國家級、省、市、校級榮獲百余項。
她帶領學生參加“互聯網+”大賽,榮獲省賽一等獎,帶領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?!鞍l明杯”創新創業大賽榮獲三等獎。
在疫情期間,她所帶班級學生紛紛走到了抗疫前線,其中1人榮獲“江蘇省大學生抗疫先進個人”,這是茶人自強不息的品質,更是茶人精神的生動榜樣。
(三)甘做“茶芽”,傳播濃濃茶情
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成長成才,她利用課余時間鉆研茶藝、茶文化知識,組建了農林特色類社團——茶韻農林服務團,創辦了茶藝大師工作室,將茶文化中“廉、美、和、靜”等茶道精神融入到大學生素質教育中,培養了近千余名茶文化愛好者。
她將紅色文化、愛國教育等元素融入茶藝表演、茶席設計中,創作青年紅色逐夢之旅主題茶席、《我們的100年》黨建百年作品并指導學生參加全國職業技能大賽,榮獲一等、二等獎多項。
她立足崗位,為弘揚傳統文化傾注自己的一瓣心香,把茶文化同心圓越畫越大,她主持開發了江蘇省在線開放課程《茶藝表演與編創》(大學生人文藝術類別),得到千余名社團學生的學習。
她聯合政府,帶領茶專業走進村鎮,開展“文藝送下鄉”活動,切實為群眾辦實事、辦好事,助力鄉村振興。
她帶領茶專業學生走進貴州等地開展暑期社會實踐,進行走訪調研,技能培訓、物資捐贈,項目被團中央立項,并榮獲省優秀調研報告、鎮江市先進團隊等榮譽,其中《紅心扶農,愛心幫農,科技助農》一文榮獲全國大學生網絡文化節網文類三等獎,省網絡文化節一等獎。學生在實踐中歷練,在奉獻中成長,培養了社會責任感。
【經驗總結】
17年來,為做好學生心靈的導航者和夢想的助力者,朱錦把她的青春全部奉獻給了輔導員事業,勤勤懇懇,埋頭苦干,清廉自守。
為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情懷,讓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性的溫度,她始終以茶人精神貫穿在教育之中。她如同春泥般,澆灌著棵棵茶苗,使學生像茶芽一般得到無聲滋潤。她說:“我所熱愛輔導員的事業正如茶香般一苦二甜三回味,我希望能永遠聽到我的孩子們叫我‘錦姐’”!